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度破“7”,下滑至6.9%。这个在过去十几年GDP增速一度高达两位数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宣告进入“新常态”。汉高机械认为,“新常态”对汉高机械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因为“新常态”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战略重点的变化,过去那些传统的业务模式、投资模式已不再适用了,创新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极富创新精神的不锈钢制管机研发设计制造商——汉高机械来说,这意味着像汉高机械的高端不锈钢制管机,内整平机,光亮退火设备这样智能高效,环保节能,自动化的设备更加符合“新常态”下市场的要求,也更贴合我们多元化业务转型的思路,有助于推进像汉高机械这样的高端工业焊管装备一站式服务商的发展。
这种想法与“世界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蒂森克虏伯告别“世界钢铁大王”,选择向多元化业务转型,也因此在中国我们对他的认识都是基于对其电梯业务的了解。但几乎无人知晓,蒂森克虏伯在去年11月中旬,悄悄更换了使用十五年的品牌标识(Logo)。这家德国工业巨头的多元化转型战略推行至中途,背后却隐隐露出某种焦虑。
1999年3月,始建于19世纪中叶、以钢铁发家的蒂森(thyssen),与创立于19世纪初、盛产大炮的著名军工集团克虏伯(krupp),合并组成蒂森克虏伯,总部位于德国埃森。但是,这家在20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79位、在金属行业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和韩国浦项钢铁(POSCO)的钢铁大王,并不拥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知名度。该公司企业传播部门负责人AlexanderWilke亦承认,“蒂森克虏伯尚未得到广泛认知,这是我们决定重塑品牌的原因。”而在更换新Logo之前,蒂森克虏伯旗下有180多个不同的品牌标识,“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哪个(品牌)是我们的。”蒂森克虏伯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田坤(TiloQuink)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将这些品牌全部统一,是为了“让外界更容易了解自己”。蒂森和克虏伯在合并后的公司Logo中,一上一下,彼此相互独立。而在新Logo中,二者“融合”在了一起。
蒂森克虏伯秉承着德国工业企业一贯的低调作风,对品牌宣传并不重视。尽管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这家德企就已将触角伸向了尚处于清朝时期的中国,却直到去年7月才在中国成立了品牌部门。蒂森克虏伯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筹备组建时甚至没想好该部门的名称。即便是推出新Logo后,蒂森克虏伯依然不打算采取大规模广告策略进行推广,除旗下所有产品将统一换上新标外,只在服务车辆、物流使用的卡车、办公用品和工作服自然淘汰时再更作换新。不过,统一换标仍被蒂森克虏伯赋予了重大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外界知道我们不仅有钢铁、电梯业务,还有很多其他业务,希望人们听到蒂森克虏伯,就像听到GE、西门子这些公司所联想到的多元工业集团一样。”田坤说。
换标只是一个象征,背后则是蒂森克虏伯为谋求转型而针对业务结构展开的一场“大手术”。
调整重心
蒂森克虏伯旗下现有670家子公司,雇员近16万人,覆盖机械零部件、电梯、材料服务、工业解决方案和钢铁五大业务。但蒂森克虏伯希望打破这一布局。该公司正在调整旗下五大业务板块的投资重心,极力摆脱人们对其固有的“钢企”印象。
海里希·赫辛根(HeinrichHiesinger),这位一头银发的蒂森克虏伯新任掌门人于2011年接过权杖后提出,蒂森克虏伯将成为一家倚重技术的多元化工业企业,重点经营的业务板块是电梯、机械零部件和工业解决方案。钢铁业务则被其排在最后。
一位接近蒂森克虏伯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电梯业务部门已成为蒂森克虏伯“最强势的部门”。从财务数据上看,电梯业务已成为蒂森克虏伯的业绩贡献主力。2014/15财年,该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18%,达到7.94亿欧元(约合8.93亿美元),占总利润的近一半。蒂森克虏伯的电梯产品包括升降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旅客登机桥、家用电梯和无障碍升降梯。双子电梯则是其推出的独家产品。这是一种有两个轿厢独立运行于同一井道的电梯系统,当一个轿厢的乘客进出电梯时,其上或其下的另一个轿厢照常运行,乘客无需等待。作为北京新地标之一的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就采用了该产品。田坤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全球各个区域,电梯市场均有本土“大佬”把持。在美国,奥的斯(Otis)所占份额较大,欧洲市场的大头被芬兰通力(KONE)和瑞士讯达(Schindler)掌握,而亚洲则由三菱等日本品牌占据上风。虽然蒂森克虏伯下属的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是全球三大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但其实无论在哪个市场,蒂森克虏伯均压力不小。
机械零部件业务是蒂森克虏伯的另一大重心所在。该业务所受重视程度,从蒂森克虏伯在华工厂布局中可见一斑。在这28家工厂(含合资)中,机械零部件生产工厂有14家。产品线包括凸轮轴、曲轴、减震器、弹簧、稳定杆、转向系统、回转支承和底盘系统。不仅如此,蒂森克虏伯还将继续加大在中国机械零部件领域的投资。田坤说,该业务的利润率比电梯业务还高,“虽然从营业额来说,电梯业务占到了蒂森克虏伯中国营业额的50%,但利润占比不到50%。”蒂森克虏伯生产的机械零部件主要被应用于汽车、风力发电、建筑设备、卡车运输等多个行业。该公司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10辆高级轻型车当中,有九辆使用了该公司所生产的机械零部件。同时,全球前十大风力涡轮制造商当中,有九家使用了其机械零部件产品。虽然蒂森克虏伯整体将加大对机械零部件的投资,但在不同细分行业,情况并不相同。“对于汽车和风电行业,我们是乐观的,会继续投资;建筑设备行业增长缓慢,所以会更谨慎;在卡车运输行业,我们也会谨慎做决定,看市场回暖情况。”田坤说。
近两年,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开始在蒂森克虏伯的五大业务中“异军突起”。截至去年9月底,蒂森克虏伯在手订单123亿欧元(约合138.39亿美元),继续维持历史高位。2014/15财年总销售额63亿欧元(约合70.8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4.24亿欧元(约合4.77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蒂森克虏伯的工业解决方案并非独立业务,基本围绕机械零部件和电梯等传统业务展开。例如InCar®plus项目,是蒂森克虏伯最新推出的汽车效率提升方案。通过提供特殊制造的机械零部件,使汽车组件减重60%,成本降低20%。蒂森克虏伯对外表示,该方案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在汽车从生产至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去年8月17日,该项目登陆北京。蒂森克虏伯还与微软合作,采用后者的Azure物联网技术,推出一款应用于电梯的预测性及抢占式服务解决方案MAX。MAX可以让电梯“告诉”维保人员它真正的需求,包括实时维修需求识别、部件更换以及预测性系统维护,避免电梯停用。但该项目暂未进入中国市场。自2011年开始转型的蒂森克虏伯销售额逐年下滑,连续亏损三年,2012年的净亏损高达50.42亿欧元(约合56.72亿美元)。外界质疑不断。如今质疑声已有所平息。2014/15财年,蒂森克虏伯不仅录得净利润2.68亿欧元(约合3.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而且十年来首次实现资产剥离前自由现金流由负转正。蒂森克虏伯称,“这并非依靠出售部门所带来的资金流入,而是完全出自经营性业务。”
广东顺德汉高机械有限公司
官网:www.gdhenkel.com
旺铺:http://gdhenkel.1688.com
联系方式:400-833-2319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富裕村海裕二路13号
推荐阅读:
标签:汉高机械,不锈钢制管机,内整平机,光亮退火设备,蒂森克虏伯
微信:汉高机械